•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精选集──青少年工作篇(一)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精选集──青少年工作篇(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精选集──青少年工作篇(一)   高职院校学生成人初显期特征的测量和分析——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吴雪霜)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上世纪末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杰弗里·杰森·阿奈特(Jeffery·Jensen·Arnett)提出了成人初显期理论,揭示了工业、后工业社会青年发展的一系列新特征,既继承和发展了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也是对生命历程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以中国高职院校学生样本对该理论加以验证,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人标准和成人初显期特征,并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随机选择的10名高职在校生为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并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792名高职在校学生,用修订后的成人标准问卷、成人初显期特征问卷进行集体问卷施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成人标准的七个维度“独立性、依赖性、角色转变、服从规范、生物性转变、年龄过渡、照顾家庭的能力”适合中国大学生。通过跨文化比较,中美大学生虽然对于成年标准的界定维度上有很多相似性,都集中在独立性、照顾家庭能力上,美国大学生对思想意识独立的重视要高于中国大学生。但在相互依赖性维度上,中国大学生的支持率要高于美国。另外,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更强调对规范的服从。中国大学生所看重的一些成年标准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2)与个体经济独立有关的因素对成人标准的影响较明显,例如大学期间的经济来源、兼职经历等,而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如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职业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交友状况对成人标准有影响,尤其是交友对象的年龄层次。恋爱状况及地域差异对成人标准的影响不明显。(3)成人初显期的五个特征:多种可能性、不稳定性、自我关注、同一性探索、夹缝感,同样适用于中国大学生。其中,对国内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这一时期的“夹缝感”最明显,而“不稳定”的感觉较弱。通过跨文化比较,美国学生的“夹缝感”要比中国学生更强烈。(4)对成人初显期特征影响较大的是大学期间的经济独立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兼职经历、住校经历以及交友状况。其他因素如恋爱经历则影响不明显,性别差异在成人初显期特征上也不明显。(5)中国大学生的成人感比美国大学生强烈。其中,对高职学生成人自我知觉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兼职经历、经济独立状况和恋爱经历。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基于国内五城市的实证分析(陈晨)本文以国内五城市的大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跨学科的分析视角,以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为背景,以过往媒介与青少年关系研究为参照,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方法探讨了大学生网络使用特别是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研究了网络使用与网络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与现实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回顾了传播学中以往关于媒介与青少年关系的经典研究,以及国内外学者在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不足,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研究设计,介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第三章为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展示定量研究中数据分析与定性研究中半结构化访谈所揭示的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为分析与讨论,就第三章的研究结果结合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第五章为结论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为:大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受众,其网络使用行为是基于对网络使用动机的满足。不同网络使用程度的大学生在网络使用动机、行为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不同网络使用程度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因素与网络成瘾有较为显著的负性相关。网络使用带来工具性支持和讯息性支持较强,情绪性支持和友伴支持较弱。大学生在网上交往依然以熟人交往为主,现实社会支持是他们最重要的情绪性支持和友伴支持来源。
作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组织编写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报社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定 价:¥70.00 优惠价:¥ 49.00
默认:
  • 商品详情
  • 商品评价(0)
  • 版  次:1 内文页码:312 千 字 数 :300000
    印刷时间:2016-09-15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字  数:300000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044202

    作者简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组织编写。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撰写丛书序,由该专业的院系主任写本书前言,由研究生院负责人写后记。

    内容简介


    高职院校学生成人初显期特征的测量和分析——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吴雪霜)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上世纪末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杰弗里·杰森·阿奈特(Jeffery·Jensen·Arnett)提出了成人初显期理论,揭示了工业、后工业社会青年发展的一系列新特征,既继承和发展了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也是对生命历程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以中国高职院校学生样本对该理论加以验证,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人标准和成人初显期特征,并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随机选择的10名高职在校生为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并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792名高职在校学生,用修订后的成人标准问卷、成人初显期特征问卷进行集体问卷施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成人标准的七个维度“独立性、依赖性、角色转变、服从规范、生物性转变、年龄过渡、照顾家庭的能力”适合中国大学生。通过跨文化比较,中美大学生虽然对于成年标准的界定维度上有很多相似性,都集中在独立性、照顾家庭能力上,美国大学生对思想意识独立的重视要高于中国大学生。但在相互依赖性维度上,中国大学生的支持率要高于美国。另外,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更强调对规范的服从。中国大学生所看重的一些成年标准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2)与个体经济独立有关的因素对成人标准的影响较明显,例如大学期间的经济来源、兼职经历等,而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如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职业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交友状况对成人标准有影响,尤其是交友对象的年龄层次。恋爱状况及地域差异对成人标准的影响不明显。(3)成人初显期的五个特征:多种可能性、不稳定性、自我关注、同一性探索、夹缝感,同样适用于中国大学生。其中,对国内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这一时期的“夹缝感”最明显,而“不稳定”的感觉较弱。通过跨文化比较,美国学生的“夹缝感”要比中国学生更强烈。(4)对成人初显期特征影响较大的是大学期间的经济独立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兼职经历、住校经历以及交友状况。其他因素如恋爱经历则影响不明显,性别差异在成人初显期特征上也不明显。(5)中国大学生的成人感比美国大学生强烈。其中,对高职学生成人自我知觉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兼职经历、经济独立状况和恋爱经历。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基于国内五城市的实证分析(陈晨)本文以国内五城市的大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跨学科的分析视角,以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为背景,以过往媒介与青少年关系研究为参照,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方法探讨了大学生网络使用特别是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研究了网络使用与网络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与现实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回顾了传播学中以往关于媒介与青少年关系的经典研究,以及国内外学者在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不足,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研究设计,介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第三章为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展示定量研究中数据分析与定性研究中半结构化访谈所揭示的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为分析与讨论,就第三章的研究结果结合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第五章为结论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为:大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受众,其网络使用行为是基于对网络使用动机的满足。不同网络使用程度的大学生在网络使用动机、行为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不同网络使用程度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因素与网络成瘾有较为显著的负性相关。网络使用带来工具性支持和讯息性支持较强,情绪性支持和友伴支持较弱。大学生在网上交往依然以熟人交往为主,现实社会支持是他们最重要的情绪性支持和友伴支持来源。

    目录


    高职院校成人初显特征的测量和分析 双胞胎长幼次序社会化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状况的研究 班级同伴互动中的校园欺负行为研究 友谊建构的路径研究 后记

    详情描述